长安区二О二三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二О二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6-06    来源:发改局    发文字号:
【字体: 】    打印

长安区二О二三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及二О二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122日在石家庄市长安区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长安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杨树平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视察石家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落细国家和省市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地区生产总值全年完成728.8亿元,增速6.1%规上工业增加值全年完成35.3亿元,增速9.5%服务业增加值全年完成624.7亿元,增速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完成434.1亿元,增速11.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完成53025元,增速6.3%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274.2亿元,增速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年完成70.1亿元。全区获得国家级荣誉12、省级荣誉48项、市级荣誉103项,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61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66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61位。

2023年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执行情况具体如下:

(一)着力做大增量、做优存量,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优质企业发展壮大。聚焦辖区优质企业,精准提供扶持政策和个性化服务,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产业、产品、产线转型升级。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家、规上服务业企业30家、限额以上零售企业72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级评审5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111家;申报专精特新[1]企业7家,全区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5家。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机制,持续强化政策保障,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流程服务,先后与燕山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铁道大学等5所驻冀高校签订科技合作战略协议,深度推进校企合作,精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年新增省级创新平台6家,总量达到89家,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8.6亿元,同比增长2.2倍,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4.27亿元,同比增长1.7倍。招商引资全面加强。深入摸排113栋楼宇、204块各类地块信息,制作招商地图、宣传资料片,切实完善招商基础。聚焦六支撑产业[2],综合运用驻点招商、全员招商、以商招商等措施,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年对接客商160余批次,成功签约云山产业园、长安汽车园、泰康之家·冀园等项目39个、投资总额279.9亿元,智慧金属贸易园、汽车主题公园等项目进入深度洽谈阶段。

(二)着力促进消费、扩大投资,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消费活力有效释放。通过支持首店经济[3]、丰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4]内涵、促进夜经济发展等多种措施,不断拓展消费新场景,丰富群众消费层次。充分利用重大节庆,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全年共开展各种促消费活动9次,累计投入促销资金2450万元,落实各类奖补资金450.8万元。各大型商超、综合体自发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70余次,消费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用项目支撑经济发展。15个市重点项目全年投资完成率126.4%8个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全年投资完成率122.6%。抢抓项目建设机遇,全力推动项目上台阶、见实效,全年组织20个项目参加全市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258.34亿元,年度完成投资78.9亿元,投资完成率190.1%,精心推选云山电磁环境效应产业基地、盛紫中央广场等4个项目参加全市项目观摩活动,均取得较好成绩。资金争取积极主动。高度重视专项债券申报工作,紧盯国家政策窗口期,成立工作专班,加大跑办力度,全年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个,资金1609万元,申报专项债项目10个,资金10.68亿元。

(三)着力改革创新、优化服务,发展环境实现新提升。行政审批显著提速。大力推行一次办结服务,涉企经营审批事项实施套餐式办理,全年开通涉企套餐48个、证照联办套餐19个,推广使用智能审批系统,为8769家企业注册实现自动化审批,企业开办全流程时间压缩至3个小时。新增市场主体2.8万户,总量达到15.7万户,继续保持全市前列。企业包联持续深入。区级领导带头包联企业、对全区367个重点企业定期开展走访,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全年收集企业反映问题292个,已全部协调解决。政府服务全面提升。印发《长安区优化营商环境19条措施》,全年召开企业家·区长恳谈会6次,惠企政策宣讲会”10次,宣讲惠企政策,支持企业发展,惠及企业1300余家,收集企业反映问题75个,均已协调解决。

(四)着力夯实基础、守牢底线,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积极推进企业减排。全面加强臭氧污染防治,鼓励涉VOCs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全年完成源头替代项目1家、深度治理项目5家。加强燃气锅炉排查整治,实现燃气锅炉管理清单动态更新,正常使用的288台燃气锅炉全部完成低氮改造以及烟气自动循环蝶阀改装。统筹抓好扬尘管控。严格执行六个百分百两个全覆盖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现场日常查+视频时时查+高值重点查三位一体的全天候监管模式,建筑工地全部实现视频在线监控和扬尘监测。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8,位居全市第6位,PM10年均浓度下降4.9%PM2.5年均浓度下降4.3%,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18天,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全面加强水质监测。认真落实环境管理网格化制度,不断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全年开展40余次专项排查,水质监测结果无异常。基本建立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机制,累计关停自备井93眼,地下水位同比回升2.49米,地表水跨界断面考核稳定达标。

(五)着力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城市建设呈现新面貌。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完成沿东小区、宝石宿舍、丰泽园等44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建筑面积102.9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2万户。完成棚户区改造1581套,改建高品质口袋公园[5]1座,打造吉星路、华清街、跃进路等精品街道5条,民心河片区被评为省级美丽街区、吉星路被评为省级精品街道,群众居住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路网建设快速推进。旭日街、磁南路、东塔中路等24条城建计划支路建成通车,城市通透性明显改善。积极开展区管道路维护整修行动,累计维修区管道路88条。争取市级资金500万元,完成四水厂路、丰华路等4条道路路面大修。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一站三厂[6]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持续推进,长安区垃圾压缩转运站、西兆通再生水厂、南村镇地表水厂、长安区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施工,长安区小区生活垃圾智能投放项目预计近期完工。全年新建公共停车位1213,标准化电动自行车充电站31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六)着力补齐短板、利民惠民,民生事业取得新发展。稳定就业成效显著,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完成技能培训4438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72万元,落实各类就业补贴1704.2万元。养老服务稳步增进,扎实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99人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完成150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任务,石家庄市第一养老院完成主体、泰康之家·冀园落地长安。教育事业扩容提质,持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全年新改扩建、配套移交中小学和幼儿园11所,增加学位1.1万个,荣获河北省首批体教融合标杆创建县(区)等多项荣誉称号。社会保障有力有效,16项民生工程、10件民生实事如期兑现承诺。救助低保、特困等人员1.3万人次,发放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各类资金1003.4万元。为853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330名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落实各类补贴506.8万元。发放退役军人优抚资金5210万元。公共租赁住房配租1331户,发放公租补贴515.8万元。文体事业不断繁荣,举办文化惠民活动260余场次,新建更新健身设施74处,新建健身步道3条,全区16个街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单独设置、覆盖率100%171个社区全部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100%健康事业深入推进,大力建设社区医院,5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验收,位列全市第一,积极推进首席专家工作室建设,设立33个工作室,副高及以上职称专家64名在基层定期出诊。持续扩大万步健走人群规模,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药品、扫黑除恶等各项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聚集程度较为分散,尚未形成规模,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二是传统产业亟需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不充分,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空气环境质量有待改善,污染防治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有待提升。四是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存在短板,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民生领域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对此,我们一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真抓实干,主动作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2024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4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区委十届六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准确把握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三个统筹的重要要求,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经济强区、美丽长安,为全市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弯道超车,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今年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进出口总值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

三、2024年全区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2024年,我区将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筑牢发展基础,促进经济跨越赶超。充分发挥项目引领、消费支撑作用,坚定不移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为高质量发展蓄势积能。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谋划建设项目209个,计划总投资1889亿元。125个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早形成有效投资;63个拟新开项目,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力争年内开工建设;21个谋划项目,加大洽谈合作力度,争取顺利落地。谋划省市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197.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8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2个,总投资2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3亿元,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全年任务。大力加强招商引资。瞄准国字号”“央字头500强等大型企业、集团,开展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势项目和头部企业。完善更新招商宣传片、产业投资地图等外宣材料,积极举办招商推介活动,与各类媒体建立多层次合作关系,为投资者精准导航。梯次接续、压茬推进现有储备项目,全力推进豪霆赛车项目尽快签约,协调推动智慧金属贸易园、孚隆防火科研生产基地、中石化工研发中心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深度挖掘消费潜力。发挥我区石家庄长安汽车园的带动效应,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补贴力度等方式,刺激市民汽车消费热情,推动大宗商品销售稳步升温充分利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进一步加大在服装、百货等生活必需品促消费活动的投入力度,鼓励市民合理消费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组织电商基地、企业积极参加省市电商培训,提升电商主播的专业水平和带货能力,鼓励企业与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合作,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二)聚焦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壮大工业企业,年内云山科技项目力争竣工投产。筛选全区优质中小企业纳入重点企业库,针对性开展帮扶,确保达标即入统,力争2024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家。加大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力度,重点推动奥星制药设备、远征药业等企业发展为科技领军后备企业,早日进入领军榜。推动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引导华北制药、国瑞堂、远征药业等6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千企转型行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实施科技型企业培优计划,实行分类指导、梯度培育、差异扶持2024年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1300家以上。依托产业优势、学科优势和龙头企业,谋划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推动省交投与石家庄铁道大学共建现代交通领域省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项目,力争2024年新增2家省市级创新平台。加强创新人才引育。用好全市“15条人才新政,持续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真心实意做好服务保障,吸引人才带着项目、团队和技术在我区落地转化。聚焦产业发展规划、企业成长需求,对接省内外高校,扎实做好人才引进、对口委培、后期培训等综合素质提升工作,切实增强原始创新供给能力,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三)强化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降低审批门槛,推动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提升。着力提升企业服务。全面落实省市区有关优化营商环境部署,用好企业家·区长恳谈会、惠企政策宣讲会两个平台,畅通企业反映问题渠道,进一步发挥优化营商环境联络站和监督员的作用,搭建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的桥梁,全方位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打造长安服务品牌。全面提升审批质效。完善政务服务应进必进工作,将涉企事项和民生领域审批事项集中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大力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受理、统一办理,切实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打造长安服务品牌创新落实19条措施和四个干两项制度,畅通“12345”市长热线和营商环境服务热线两个热线,紧密结合市场主体需求,继续推行极简审批、税务快响、重点项目代办金融服务管家分段验收等多项特色服务,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

(四)加快基础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水平管理,加快城市更新建设步伐,全力营造宜居宜业优美环境。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持续加大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年内完成46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1975年以前危旧住房城市更新工作。配合市有关部门,稳步推进太平河城市片区项目北岸征迁工作,积极推进7420科技公司、光明日化公司、嘉禾啤酒厂搬迁工作。积极完善基础设施。积极谋划南村22万伏变电站项目和国服电站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推进老旧燃气网改造工程,完成39个小区61.6公里燃气管网建设。持续推进一站三厂配套建设,全面提升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水平。新增公共停车位1000个以上,持续缓解停车难问题。年内完成20条城建计划支路市政化改造,加强区管道路日常维护,因地制宜开展照明设施改造提升,不断改善群众出行环境。提升城市精细管理。常态化组织区域联动执法,全力清理占道经营、店外摆放,持续改善市容秩序,推进水洗机扫向背街小巷延伸,提升道路保洁水平。开展城乡垃圾集中整治行动,消除积存垃圾,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开展街道绿化补植,组织春季义务植树,加强绿化管护,持续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五)推进精准治污,营造优美人居环境。聚力污染防治攻坚,加快环境治理向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源头治理转变,统筹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增加发展的环境容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以能源、工业等领域和火电、家具、汽车喷涂等行业为重点,开展碳达峰行动。健全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查、监测监管制度,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严格保障空气质量。强化施工、道路、堆场、裸露地面等扬尘管控,推广低尘机械化湿式清扫作业,深化餐饮油烟污染和恶臭异味治理,进一步加强散乱污企业和渣土运输车排查整治工作、持续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加大巡查力度,通过24小时全时段、全覆盖、无死角的巡查,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源头治理,切实改善全区空气质量。持续做好水土污染防治。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和河流断面国考点位水质管控工作及石津灌渠两侧污染源管控工作,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强化土壤环境监管,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坚决做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健全完善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强化刚性约束。加强生态环保监管执法,坚持铁腕治污,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严打击高压态势。全面落实差异化管控措施,推进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实施工业企业绩效评级认定,激励企业自觉减排。

(六)坚持执政为民,持续提升民生福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聚力办好民生工程、民生实事,解决民生难题,坚定不移增强长安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加强社会救助核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按标准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积极落实就业援助政策,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促进吸纳重点群体就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帮扶创业者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资金,助力辖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发展。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推进学校项目建设,年内创建普惠性幼儿园7所,建成移交中小学、幼儿园30所,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深化集团化办学和学区管理制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2024年计划新增、调整2个学区或集团,将石纺路小学、育才小学等15所学校和2024新建校全部纳入学区管理制试点。加快发展民生事业。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全国卫生城市成果,持续推进健康长安建设。办好品牌文艺活动,年内开展惠民演出120场以上。加大区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力度,充分发挥区文体中心功能作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提升老旧小区体育配套设施。扎实推进社会治理。继续推进解遗项目各项手续的办理,加快解决办证难”“入住难等问题。扎实开展金融风险、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的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民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积极化解各类信访矛盾,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经济强区、美丽长安新篇章!

 

 
名词解释

 

1.专精特新:指主营业务突出、专业能力强、研发创新能力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

2.“六支撑产业:指区委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六大支撑产业,即科技创新与数字产业,总部经济和高端商务产业,现代商贸产业,金融服务产业,康养产业,教育、医疗和文旅设施高端配套产业。

3.首店经济:指某个区域利用本身自有的特色的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相关品牌在该区域第一次开设门店,让品牌价值耦合区域资源,达到两者间的最佳搭配,并据此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4.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通过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5.口袋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口袋公园是对较小地块进行绿化种植,再配置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当地居民服务。

6.“一站三厂一站,指长安区垃圾压缩转运站;三厂,指西兆通再生水厂、南村镇地表水厂、长安区污水处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