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农业农村局对政协长安区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5-24    来源:农业农村局    发文字号:
【字体: 】    打印
张涛委员:
    您提出“关于切实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长安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长安区现辖4镇2涉农街道44个村转社区,根据中央省市精神,已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35个村改为公司制,8个村改为股份经济合作社,(1个村未改制)且均已全部完成村转居工作,已无行政村。2022年度村集体总资产81.43亿元,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其中已完成城中村改造、正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共计29个社区,未进行城中改造现状为村庄的共计15个,现有土地2.4万余亩,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营大棚蔬菜、葡萄、西瓜、桃、梨、樱桃等。
    近年来,长安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区重点工作和决策部署,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为目标,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提升了省会主城区形象品质,不断增强辖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主要经验做法
    (一)搭建平台促发展,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在区委区政府的鼓励政策下,长安区因地制宜发展以楼宇经济、商贸经济、租赁经济、土地经济、服务经济、数字经济、招商经济等为主要内容的“七型”经济,成为推动集体经济增收的强力引擎。其发展较好的具有代表性的村转社区,如桃园镇桃园社区年收入5808.29万元,高营镇南高营社区年收入2421.75万元,西兆通镇西兆通社区年收入2316.71万元,高营镇北高营社区2170.55万元,以上社区均利用城中村改造为契机,以发展楼宇经济、商铺(门脸)租赁、引入优质名校、创建主导企业为主,汇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奠定了基石。
   
(二)“三资”规范化管理,确保“三资”不流失。
    为促进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我局在圆满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完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的网络化监管平台建设。通过运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手段,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全面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平台,从源头上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产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壮大农村经济。
   
(三)探索推行了“村财镇管”工作模式,规范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
    近年来,根据中央省市文件精神,全区44个村已先后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任务和村改为社区居委会任务,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和机制体制的调整,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监管工作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盘活可利用的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不出问题、不流失,我区以区委办政府办名义出台了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监督和财务管理的三个指导性文件,包括《长安区关于扎实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督和财务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长安区关于扎实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督和财务管理的实施方案》。在《方案》和《意见》基础上,指导各镇街制定出台了“村财镇管”工作的各种相关管理制度及审批流程,做到有章可循。4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印章统一由镇街保管。 实行了由会计事务所代理记账模式等,“村财镇管”工作科学有序、健康运行,推动了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四)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壮大集体经济。
    一是引进特色种植。2021年以来对现有南村镇大丰屯西瓜、西兆通镇店上花卉、桃园镇肖家营村的梨等特色产品进行提档升级,同时引进了草莓、樱桃、吊西瓜、蘑菇等名优新特品种,打造了滹沱河沿岸现代都市农业。培育了以精品果蔬为特色,集农耕文化、农事体验、采摘游乐、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精品特色农业”。目前,南村镇小屯村特色种植吊西瓜规模达30余亩,美早大樱桃种植达到70余亩,大丰屯精品西瓜达700余亩,店上蝴蝶兰花卉达160亩,占地1000余亩的侯帐桃已成功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2023年争取了滹沱河特色产业资金50万元对侯帐桃、店上花卉、南中奉草莓、小屯吊瓜等进行大力支持。2024年研究制定了《长安区2024年滹沱河沿线特色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拟争取市级特色产业项目发展资金55万元,重点发展紫菀、万寿菊等中草药种植700亩、饲草苜蓿600亩、特色瓜果种植500亩等,滹沱河沿岸长安区特色种植千亩示范片区。
    二是培育重点龙头农业企业。河北兰德泽农种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集种子研发、生产和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是我市重点龙头农业企业和联合体)申请资金100万用于种子冷库建设。2023年成功申报河北省重点龙头企业。帮助河北盛祥花卉公司申请资金100万用于基地设施建设和新品种培育,该公司培育新品8个,蝴蝶兰、百合多次参加国际园林博览会,连续3届获得金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为我区滹沱河经济产业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4年拟帮助河北人人邦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申报石家庄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并开展农业驿站建设。
    三是成功创建现代农业园区。按照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申报创建有关工作的通知(〔2021〕—368)要求,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编制了以市农科院为中心辐射我区主地要是滹沱河的《石家庄市农科院农业现代化园区的创建方案》,2022年底完成创建工作。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创建,对我区进一步加快滹沱河经济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五)持续提升农村人才能力素质,壮大集体经济。
    一是全面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按照“理论授课+实操练习+观摩学习”的模式,丰富了培训方式方法,提升了培训效果。创新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做法,培训内容以小麦、玉米高产节水技术,病虫化高效绿色防控技术,都市休闲农业发展、高端蔬菜种植、动物疾病防疫、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等为主,2023年共培训3期300余人次。二是依托农技人员下基层平台,开展专家和农技人员与农业园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村两个带头人结对帮扶活动,成立两个蔬菜产业指导组、三个优质粮食产业指导组,服务10个家庭农场。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把配套集成、简单易学的种养技术、防灾减灾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传授给服务主体。三是积极与河北省石家庄果树研究所、石家庄市农科院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通过现场调研,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共享等合作,探索建立协同创新团队,开展农业、果业、畜牧业优良品种资源开发利用、种养殖生产等关键技术培训,共同培育农业畜牧人才,共同推进农业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偏离市区较远的村转社区,经济发展较为薄弱。一是政策措施不够完善,发展支持不力。存在操作性不强,落实不到位,政策不健全等问题。二是管理方式不合理,发展水平不高。集中表现为治理结构不合理,农村“三资”管理不够规范,激励机制不够有效。三是经营方式单调,发展质量不高。有不少村集体经营方式简单,发展模式单一。四是区域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规划受限,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滞后,发展空间小。五是农业技术干部年龄结构偏大,后备力量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失更为严重。基层农技推广基础设施较差,农技人员待遇相对较低,在田间地头搞推广工作较为艰苦,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农业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训积极性不高。
   
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一)盘活资产资源增加集体经济。结合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彻底摸清各村转社区特别是集体经济收入较薄弱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家底,盘活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通过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增加农村集体收入。同时,多种渠道排查集体收入账外流失,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盘活土地资源、推进集约用地的重要举措。因地制宜的创新农村私人建房、闲置土地出租、农房整治拆后利用、乡村旅游开发等模式,在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助力美丽城镇建设。
   
(三)实施“引凤回巢”政策。积极鼓励优秀青年和大学生回乡创业,为农村党员、村“两委”班子做好储备人才工作。依托我区沿滹沱河的地理优势,引导鼓励农科类毕业生做大做强家庭农场、合作社、个体作坊、服务业等各种形式的创业行动。让其成为打造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为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注入“新的血液”。
   
(四)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紧紧围绕着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拥河发展战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的决策部署,坚决落实建好“主战场”,立足省会城市发展新定位,高标准规划建设滹沱河、太平河城市片区,倾力打造拥河发展的起步区、示范区、引领区,让沿河“四镇”的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成为现实,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五)加强对各类实用性农业农村人才培训工作力度。以南村镇农业服务中心作为培训工作的切入点,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工作,增加实操培训内容,强化培训直观效果,进一步提升高素质农民的培训水平。

                                                                                长安区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