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光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滹沱河沿线种植结构调整示范展示中心”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山论”、“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根据《石家庄滹沱河经济带发展规划总体实施方案(石政发〔2022〕4号)》,立足长安实际,抓重点、攻难点、谋创新、求实效大力建设现代都市农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滹沱河沿线农业农村基本情况。滹沱河沿线长安区段全长17.4公里,流进南村镇8个村转社区(东塔口村、中塔口村、侯帐村、董家庄、小屯村、北中奉村、南中奉村、大丰屯村);西兆通镇5个村转社区(店上村、西庄屯村、西庄村、东庄村、西塔口村);高营镇1个村转社区(北高营村)、桃园镇1个村转社区(前进村),共计4个镇15个村转社区。2020年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后,对发展文旅、生态、休闲等新业态都市农业释放了发展空间,给我区沿河村庄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建立了特色瓜果种植示范区。大力发展侯帐桃、南中奉草莓、店上村花卉、大丰屯村精品西瓜、甜瓜等特色种植,规划建设特色瓜果种植示范基地500亩,加快推进西瓜抗虫害试验、示范和推广,实现品质提升,发展观光旅游、农事体验等特色采摘。二是建立红色旅游采摘示范区。以小屯红色旅游为依托,发展小吊瓜、樱桃种植100亩,使农业+旅游融合发展。三是建立生态园艺观光示范区。在滹沱河东塔口段北岸种植油葵、苜蓿600亩,提升沿岸景观的同时,增加油料作物供给及畜牧业饲料。四是根据《石家庄市2024年滹沱河沿线种植结构调整试验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为促进长安区滹沱河沿线特色产业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长安区2024年滹沱河沿线种植结构调整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发展以中药村为主的实验区建设,共计300亩。
三、加快人居环境整治。一是区政府出台了《长安区镇村垃圾清理管控考核奖惩办法》,按照城乡环卫一体要求,建立了长效机制,结合实际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监管、区转运、市处理”的运行模式。二是乡村垃圾转运站建设。目前我区有40座生活垃圾收集站、2座中型厨余压缩转运站、5座小型生活垃圾压缩收集站。三是积极推广绿色生活理念开展垃圾分类。四镇按照《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评方案》,配齐配足各村居社区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包括四分类垃圾桶、宣传牌、指示牌、公示栏、倡议书等)满足社区居民的投放需求,全面推进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四、加强面源污染治理。一是城乡一体生活垃圾处治理。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全覆盖,并稳定运行。二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以四个涉农乡镇为重点,严格落实环境监管网格化责任,对行政村内村民主要聚集区向外延伸1000米范围内,颜色明显异常、或散发浓烈(难闻)气味的农村黑臭水体为排查对象,做到精准识别,无死角、无遗漏。三是“白色污染”治理。以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农村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区场运作、公众参与、网点回收、集中处理的原则,清理农业农村环境,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四是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点1个,回收全区范围内用于农业、林业生产或者其他用途的农药(卫生用农药除外)使用后被废弃的与农药直接接触的包装物。
五、存在的问题。一是因受国土空间规划制约导致打造规模现代都市型农业成效不明显。特色产业项目还存在规模小、效益低、辐射面小等问题。二是受滹沱河生态修复土地流转费(2000元/亩/年)影响,拉高了沿河土地流转价格,现土地流转费用1000—2000元/亩/年。三是长期以来,滹沱河沿线四镇村庄位于规划中心城区以外,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市政管网未接入,村庄给用水通过自备井解决,现用管网长时间使用,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雨污水管网整体规划滞后至今没有修建,雨天街巷泥泞无法通行;生活污水通过各家蓄坑积存,定期抽运,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四是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建成开放后,受滹沱河防洪条件限制,景区污水、排水、供水等基础设施未配套,制约了滹沱河旅游项目的发展。
六、下一步工作谋划。一是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以河北盛祥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为中心建立周边花卉产业,建立花卉观光示范区,辐射带动区域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二是围绕滹沱河已改造提升完成后形成的滨水观光资源,发展规划和现有土地资源,重点打造沿线分区特色园区,逐步形成赏花、戏水、采摘、农事体验、垂钓、餐饮住宿、文化休闲等娱乐休闲项目,以点带线串面,带动区域经济文化大发展。三是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行动。充分融入滹沱河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有实力开发企业总部,加快滹沱河沿岸特别是南村镇八个村的产业提升发展,推进农业与文旅、生态、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
长安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30日